史料记载,1638年,茶叶首次由蒙古人赠予俄国人。当时,俄国特使斯塔尔科夫与浩特阔特部蒙古王公阿勒坦汗在乌布苏湖畔会面,蒙古人将茶叶作为礼物相赠。不过,俄国人对茶的认知并非始于此时。早在伊凡雷帝(1538-1584年在位)时期,通过南方伏尔加河流域的贸易网络,他们就已知晓这种饮品。卫拉特人获权在阿斯特拉罕、喀山一带,与俄国领地外东南方的部落开展贸易;俄国人不仅与卫拉特人、鞑靼人通商,还存在通婚往来。这些交流使俄国茶文化受到中亚地区,尤其是波斯文化的影响——例如俄国人常用玻璃杯饮茶,这一习惯便源自波斯人用玻璃器皿盛放饮品的风俗。
1638年的这次互动,更像是茶叶以正式“礼物”的身份走进俄国官方视野。彼时,阿勒坦汗与俄国使节的会面并不顺畅,双方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最终会面时,蒙古人向俄国人奉上了一种他们从未尝过的饮品——茶,阿勒坦汗赠予俄国沙皇的礼物中,也包含200包茶。然而,斯塔尔科夫却抱怨茶叶在俄国毫无价值,他与随从不得不将沉重的茶叶运回俄国。尽管如此,茶还是被带到了莫斯科,或许正是从这时起,茶在俄国的传播之路才真正开启。
17世纪的中俄商务往来,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1634年,莫斯科派遣图哈切夫斯基接收蒙古进贡,阿勒坦汗进献了貂皮、黄金等贵重物品,同时要求俄国人回赠一套盔甲和一枝来复枪,由此可见当时蒙古与俄国交易中对军事装备的重视。1639年,巴图尔珲台吉与俄国谈判贸易协定,成功从浩特阔特阿勒坦汗手中夺取了与俄国贸易的权利,此后中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需经他之手。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俄国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获得与满清帝国直接贸易的许可,以便通过官方商队将货物运往北京。条约规定,俄国官方每四年可派遣一支商队前往北京,随行商人不得超过200人。但官方商队抵达北京后发现,私商早已在货运中心库伦售卖商品,且私人商贩在库伦和张家口的贸易更为活跃。1689年至1725年,俄国官方共向北京派出11支商队,初期获利丰厚,然而由于私人商贩的竞争,官方商队的优势逐渐减弱。1706年,彼得大帝严令禁止私商在北京从事贸易,可私人商贩又在库伦卷土重来。
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成为蒙古与俄国之间正式的边境贸易点,也成为茶叶之路上的重要贸易枢纽。在此之前,因边界划分模糊、逃亡者问题以及贸易规则不确定等,中俄贸易多次中断并调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的贸易逐渐走向繁荣。初期,恰克图贸易采用以货易货的形式,夏季贸易量以“车轮”为单位,代表一辆大车所载物品的价值;冬季则以“雪橇”为单位,指一架雪橇所载物品的价值。直到1854年,按规定俄国人购买茶叶仍只能以货易货,不得支付现金,此举旨在阻止白银从俄国流出。中国通过向俄国出售茶叶,换取纺织品、制作长袍的兽皮等物品。
茶叶无疑是推动茶叶之路兴盛的关键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自17世纪50年代起,茶叶便成为卫拉特人与俄国人之间的重要商品,而与俄国的军事支持则是卫拉特人期待的回报。随着时间推移,俄国对茶叶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贵族阶层逐渐普及至普通民众,这促使茶叶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除茶叶外,其他商品的贸易也对茶叶之路的兴盛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俄国向中国出口皮革、家用陶器和欧洲纺织品等,中国则向俄国输出丝绸、瓷器、大黄等。这些商品的流通丰富了贸易种类,吸引了更多商人和商队参与到茶叶之路的贸易中。
地理因素也为茶叶之路的兴盛提供了便利条件。色楞格河作为蒙古最大的河流,其流域地势平坦,便于贸易商队通行。恰克图位于色楞格河以东,地处蒙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成为理想的贸易中转地。此外,随着俄国在西伯利亚地区的扩张,其对东方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促进了茶叶之路的繁荣。
尽管准噶尔汗国等势力在一定时期内对贸易路线有所影响,但随着《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中俄贸易秩序逐渐稳定,为茶叶之路的长期兴盛奠定了基础。清政府与俄国政府都意识到贸易带来的经济利益,对贸易采取了一定的支持与管理措施,也推动了茶叶之路的发展。
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成为蒙古和俄国之间正式的边境贸易点,中俄在此的贸易逐渐繁荣 。贸易初期采用以货易货形式,俄国向中国出口皮革、家用陶器和欧洲纺织品等,中国则向俄国输出丝绸、瓷器、大黄等物品,而茶叶是最重要的商品 。
随着时间推移,茶叶在贸易中的占比逐渐增大 。1755年至1762年间,俄国通过恰克图进口中国茶叶达到了6000普特(包括白毫、珠兰和绿茶)、砖茶达到5000至7000普特。1759-1761年,茶叶占俄国从中国进口总值的3.4%,此后占比不断上升,1792年升到22.4%,1802-1804年更达到44% 。
到19世纪中叶,茶叶占俄国进口中国商品的90%,占中俄贸易的比重一度高达94.9%,俄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华茶第二大进口国 。1871年至1890年,每年茶叶出口达到两百万担以上(1.2亿吨),其中湖北青砖茶占了60%。此时,恰克图的茶叶贸易迎来鼎盛,每年大约六千吨茶叶通过中国的买卖城进入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些茶叶为恰克图带来的税收曾占到俄罗斯全部关税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
在万里茶道上,负责将茶叶从中国运往俄罗斯的群体多样,涵盖了不同民族和身份的参与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类晋商(山西商人)。晋商是万里茶道的核心主导者。他们从福建、湖北等地收购茶叶,加工成砖茶等便于运输的形态,组建庞大的商队,通过陆路将茶叶经蒙古草原运往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再与俄罗斯商人交易。晋商凭借雄厚的资本、完善的商号网络和对沿途地理、民俗的熟悉,主导了茶道中上游(中国境内至恰克图)的运输与贸易。
二类蒙古牧民与驼夫。茶道穿越蒙古草原时,蒙古牧民和驼夫是重要的运输力量。他们熟悉草原地形、气候和水源,负责驾驭骆驼、马匹组成的商队,承担茶叶在蒙古境内的转运。骆驼作为主要运输工具,适应草原长途跋涉,蒙古驼夫的经验对保障商队安全至关重要。
三是俄罗斯商人与哥萨克。在茶道的中俄边境及俄罗斯境内段,俄罗斯商人(包括莫斯科和西伯利亚的商人)从恰克图接收茶叶后,组织运输队伍将其运往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部分哥萨克(沙俄时期的边疆守卫者和开拓者)也参与了西伯利亚段的运输,利用雪橇等工具在冬季运输茶叶,提高效率。
四是脚夫与工匠。在茶道的中国境内路段(如从湖北至蒙古边境),除了晋商主导的商队,还有大量脚夫参与短途运输,肩挑背扛或用骡马将茶叶从产区运至集散地。此外,沿途负责维修商队工具、搭建临时驿站的工匠,也为运输提供了辅助支持。
这些群体分工协作,跨越山川草原,将中国茶叶源源不断运往俄罗斯,推动了万里茶道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
俄罗斯喜爱的茶叶类型都有哪些?在中国茶进入俄罗斯之前,俄罗斯民间流行的饮品有:略加白糖或蜂蜜调味的煮干果甜羹;由香料、蜂蜜和水制成的热蜜水;由圣约翰草、百里香、牛至、薄荷、醋栗叶汁、草莓、覆盆子、椴树花泡制的饮料和那时最受欢迎的伊万茶(柳叶茶)。
15世纪,伊凡三世统治时期,东方商人开始把中国茶运到莫斯科。至伊凡雷帝(伊凡四世)统治时期,由哥萨克首领彼得罗夫(Petrov)和亚雷舍夫(Yalyshev)向人们介绍中国茶,他们曾于1567年到过中国。
俄罗斯人喜爱的茶叶种类丰富多样。早期,由于茶叶贸易主要通过陆路运输,路途遥远且艰险,运输时间长,因此便于长途保存的砖茶更受青睐。砖茶体积小,易于携带和储存,经过长时间运输后仍能保持较好品质。例如,在恰克图贸易中,砖茶是重要交易商品之一,成为俄罗斯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饮品。
随着贸易发展和茶叶供应日渐丰富,红茶在俄罗斯也广受欢迎。红茶口感醇厚、香气浓郁,适合俄罗斯人在寒冷冬季饮用,能帮助驱寒保暖。俄罗斯人饮用红茶时,常加入糖、牛奶或柠檬等,形成了独特的饮用方式,既丰富了红茶口感,也符合其饮食习惯。
此外,绿茶在俄罗斯也有一定市场。其清新口感和独特保健功效,吸引了部分追求健康与独特品味的消费者。一些俄罗斯贵族和知识分子尤其喜爱绿茶,将品尝绿茶视为高雅的社交活动。
俄罗斯人对茶叶的喜好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交流加深,他们对茶叶的种类和品质有了更多追求。现代俄罗斯市场上,除传统的砖茶、红茶、绿茶外,各种花草茶、水果茶等特色茶也逐渐受到消费者关注与喜爱。
著名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Alan Macfarlane)将茶称为“绿色黄金,说 :“在世界三大饮料中,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为什么?他解释道:因为“茶是所有饮料中最安全的”。接触茶比较晚的俄罗斯人在认识了茶之后,也对茶的好处赞不绝口。
在政治方面,茶叶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俄外交关系。17世纪,蒙古诸部与俄国的贸易中,茶叶成为重要交易物品,使俄国与蒙古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俄国为获取更多茶叶等东方商品,积极与清政府进行贸易谈判,推动了《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这些条约不仅确定了中俄边界,还规范了贸易规则,促进了两国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在经济领域,茶叶贸易带动了双方经济发展。对中国而言,茶叶出口为茶农和茶商带来可观收入,促进了茶叶种植与加工产业的繁荣。在俄国,茶叶贸易推动了相关商业和运输业的发展。恰克图作为茶叶之路的重要贸易中心,聚集了大量商人,带动了当地经济繁荣,增强了俄国在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
在文化领域,茶叶贸易还对双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茶叶贸易促进了茶文化在北方边境地区的传播,加强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在俄国,茶叶逐渐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茶文化。俄罗斯人发展出一套独特的饮茶礼仪与习惯,茶馆也成为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从政策角度看,为保障茶叶贸易顺利进行,中俄两国都制定了相应政策。清政府对茶叶贸易进行严格管理,包括设立关卡、征收关税等。俄国政府则通过给予商人特权、建设贸易据点等方式鼓励茶叶贸易发展,例如在恰克图设立专门贸易管理机构,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贸易公平。而且,两国在不同时期会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调整茶叶贸易政策,以适应双方利益需求。
(作者档案:孙树恒,笔名恒心永在,内蒙古奈曼旗人。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洞洞鞋”突然卖不动了?Crocs股价一夜暴跌近30%,CEO:美国消费者不买东西了,甚至不去商店!
排片仅10%!《戏台》单日票房跌破千万,陈佩斯盈利失败成定局,黄渤0片酬被辜负
“智驭未来 应势图新”,陈文辉、张军扩、李稻葵等解读当下热点,涉及宏观经济、AI、资本市场、稳定币......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芝奇 RDIMM 在 AMD TR PRO 平台达成 8 通道 256GB 8400CL38 超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