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最后一道难关比飞夺泸定桥更凶险毛主席:三天内务必拿下

时间:2025-05-15来源: 首页—长征娱乐注册—登录平台

  红军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一座无可替代的巅峰,尤其是在这段史诗般的历程中,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攻占腊子口等壮丽的战役,每一场都充满了不可能完成的挑战,若换做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也难以实现如此奇迹。

  关于红军长征最危险的时刻,历史学者们各有看法,但我认为,腊子口的战斗无疑是其中最为险恶的一战。

  今天,我们将一同回顾红军长征中最后的难关——比飞夺泸定桥更加凶险的腊子口战役。让我们看看在极度困境中,红军的前辈们是如何顽强求生、攻坚克难的。

  腊子口战役发生在1935年9月16日,地点位于四川与甘肃交界的腊子口地区。

  攻占腊子口的前夕,我党刚刚度过了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红军长征中的四渡赤水和飞夺泸定桥尽管充满惊险,但这些都仅仅是外在的困难。只要全军上下同心协力,选择正确的战略路线,就能够克服一切障碍。

  例如,四渡赤水之前,我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迷。然而,在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团结一致,毛主席的领导下,红军士气回升,转危为安。英明的领导、正确的路线以及团结的队伍,让红军即使处于绝境时也能够寻找到生路。

  然而,到了腊子口战役时,红军的三大支柱——英明领导、正确路线和团结队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动摇。

  事情可以追溯到三个月前,1935年6月14日,中央红军刚刚越过大雪山,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兄弟相逢的喜悦尚未消散,双方的矛盾却悄然滋生。中央红军在湘江战役后,部队损失惨重,仅剩约1万余人。而红四方面军则有着8万雄师,曾在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壮大。由于蒋介石的围剿,他们提前开始了长征,最终来到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

  红四方面军原本忠诚于中央,但会师后,随着双方权力格局的变化,紧张局势逐渐加剧。问题的根源在于张国焘,作为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资历非常深厚。中央将鄂豫皖苏区交给他负责,然而张国焘的野心日益膨胀,开始屡次向中央索要更多权力。

  当时,中央失去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大幅减员,权威岌岌可危。为了稳住局势,党中央不得不委任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希望借此换取红四方面军的支持。但张国焘却反复无常,最初同意北上,后来又提出南下至四川。此举虽未直接夺权,但暗示了他对党中央权威的挑战。

  张国焘主张南下四川的路线,诱惑力极大,因为四川物产丰富,红军可以得到补给和恢复。而毛主席的北上路线,缺乏前景,当时大家并不知道陕北还有一个红军根据地,北上的唯一前景是逃亡或者流亡。

  这种局势下,党中央疲弱,难以抗拒张国焘的诱惑。情况急剧恶化,张国焘甚至准备通过武力强行推翻中央指令,实施南下。幸好,密电事件被拦截,毛主席迅速应对,红军得以脱离险境,提前北上。

  这时,党中央的兵力只剩下了7000名中央红军。如果不能尽快攻占腊子口,成功突围,那红军的北上就会被视为错误,队伍将陷入崩溃。

  腊子口是通向甘肃和川北的要塞,地形复杂,山峦险峻,河流湍急。在敌军重兵把守下,红军需要渡河架桥,爬山攻堡。在缺乏攻坚装备的情况下,这简直是生死一线的挑战。

  如果绕道走青海,虽然可以避免腊子口,但一路上荒无人烟,部队不仅面临极端环境,还遭遇敌人重兵压迫。再者,胡宗南的中央军也已在松潘高原待命,如果不能迅速突破,敌人增援赶到,红军将陷入绝境。

  毛主席知道这场战斗至关重要,给红军下达了“三天内务必攻占腊子口”的死命令。负责此任务的红一方面军第四团,由、王开湘和杨成武带领。在他们的指挥下,尽管首轮进攻未果,红军并未放弃。部队发现了敌人碉堡的弱点——缺乏屋顶。于是,突击队冒死攀爬悬崖,经过多次险象环生的尝试,终于成功炸毁了敌军堡垒。

  在这次战斗中,一名来自云贵川的年轻战士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是一名苗族人,之前常跟随爷爷采药,对攀登悬崖如家常便饭。在最后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帮助队伍顺利完成任务,但也因此壮烈牺牲。虽然他没有留下名字,但他的英勇行为永载史册,成为民族英雄。

  腊子口被攻破后,红军局面终于有了转机。突破腊子口后,红军顺利抵达哈达铺,那里有“长征加油站”的称号,商贸繁荣,极大缓解了红军的补给问题。在这里,红军得知了一个重磅消息:陕北红军尚有根据地,这为红军北上提供了新的希望。

  毛主席决定不再选择流亡,而是改道前往陕北,最终历史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腊子口,作为长征路上的一座险关,成为了革命历史的关键转折点,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加油站网点地址